研究生招生资讯
联系我们

MK体育在线-(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教育热线:027-6911106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

【我们的导师】张菲菲:做有用的事,育有用的人

发布时间:2021-07-06 16:56:05阅读次数:

     

(通讯员 万文婷)2018年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回国的张菲菲教授,一直致力于智能钻井理论研究和钻井算法及软件研发,加入长江大学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湖北杰青、国际合作项目等课题13项,总经费达1000多万。研究成果被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大规模应用,并被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 ASA)引入其智能钻井监控平台,推动了我国智能钻井技术的国际影响力,获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30岁被学校破格评为教授,成为我校最年轻的教授。

飞跃梦想,砥砺前行

张菲菲,一个十足女性化的名字,背后却是个北方汉子。他本名张飞飞,出身于河北沧州与衡水交界的一个小村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属于“三不管”地带。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上高中前没进过县城,上大学前没出过省,直到高中毕业后才有身份证。父母给他取名“飞飞”,寓意飞出闭塞的乡村,飞向广阔的世界。造化弄人,直到高考前去派出所办理身份信息证明,他才被告知名字在户籍电子化过程中从纸质档案往计算机系统录入时被误写成了“菲菲”,但因高考邻近,已来不及更改,从此“菲菲”便写入了这个北方小伙的高考档案以及后续的所有正式档案中。

“读书改变命运”是他从小被灌输并一直坚信的理念。初中时代的他不到6点就起床,背上书包和2个馒头,骑行五六公里到学校。中午就吃自带的馒头和咸菜。三年如一日,其中的苦乐辛酸早已化作昨日尘烟入话语闲谈,但这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品质,沉淀成那个单车少年迎风驰骋的内在力量,伴他一生。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一名进入市重点高中实验班,在“军事化”管理下度过高中三年,进入吉林大学继续求学。大学期间,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也特别重视自己其他领域的成长,尤其是英语能力的提升。大二时,他用了半年的生活费,主动报名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一次性通过。他说:“当时班上我是第一个考这些的,我就想把英语学好,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可以出国,就想多学门技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主动学习的态度成就了他2年后的一个机会,并改变了他的命运。2010年,他本科毕业前获得了美国塔尔萨大学全额奖学金,进入全球钻井领域顶级课题组TUDRP,师从世界石油工程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Stefan Miska教授和Mengjiao Yu教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从此,这个乡村少年飞出了国门,飞向了世界。

角色改变,初心不变

五年的博士求学生涯,是他研究领域形成、学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Miska教授启发引导式的教导让他形成了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一个问题去问导师,但他并没有直接给我答案,相反抛出了更多相关的问题引导我自己去思考。后来,我按照老师给我的思路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其实这就是思维形成的过程。这点也深深影响了我现在对学生的教育方法,比起给出一个答案,打通思维方式更重要。”他博士所在的课题组TUDRP承担了大量ExxonMobile、Shell、Schlumberger等国际石油行业巨头公司的前沿科研项目,为他拓展视野和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资源。

2015年,他以一篇高质量论文结束博士生涯,其导师Miska教授评价他的研究达到了领域内的最高水平(“Your work is the currently the best in the cuttings transport area”)。博士毕业时,正值全球油价从100美元/桶跌到30多美元/桶,在哈里伯顿公司冻结全球新员工招聘并裁员1\3的背景下,他因掌握核心技术,被公司副总裁特批职位进入位于美国休斯敦的总部研发中心。他认识到哈里伯顿这样的国际顶级公司对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提升将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他选择暂时留在美国工作,从事智能钻井技术和软件方面的研究。在哈里伯顿的三年,他完成了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变,相比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他觉得更宝贵的收获是学到了国外公司是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业内实际应用的产品和技术。

21世纪以来,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各行各业的新增长点和突破点。石油行业也处于机械化阶段到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阶段。在以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为代表的油服公司已对整个油气勘探开发过程有了全过程软件开发模型,而我国在国际上成熟的商业软件几乎为零。张菲菲慢慢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智能钻井相关技术对国家能源行业的重要性和必须抓住时机快速发展的紧迫性。在美国求学和工作8年后,从哈里伯顿辞职,全职到MK体育在线-(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从事智能钻井教学和科研工作。从此,他告别了在美国400多平带院子的别墅,告别了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带着妻儿“蜗居”在教师宿舍里,开始了没有双休、没有假期的科研攻关。

从科研工程师到高校教师,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变。角色转变,只为实现他不变的初心:打造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钻井技术和软件体系,推动我国在油气钻井数字化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催生了新一轮科技及产业革命,也为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手段。新一轮科技竞赛一触即发,为抢占制高点,张菲菲回国后第一时间就着手建设长江大学智能钻井研究平台和团队,承担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及国外公司的智能化钻完井项目,推进钻井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回国三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开发出了更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该软件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国外同类产品功能,并且部分算法及功能超越国外水平。研究成果已经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应用三百多口井。2021年,处于钻井水平国际领先的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ASA引入智能钻井团队研究成果到其全球钻井实时监测数字平台。

“以身作则,授业育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张菲菲至今都感恩那些于他有恩、助他成长的几位老师:孙友宏、陈宝义、王清岩……上一辈老教授对学生的无私帮助,对科研的踏实态度,也在他心中悄悄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帮助他从一个求学之路上向往“入道”的学子到高校青年教师“传道”的角色转变。他回国后第一时间向学院申请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不定期的为学生做技术和学习交流讲座。充分利用自己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资源优势,邀请多名世界知名专家到学校为师生讲学,传授最新行业成果和发展动态。

受自己博士导师的影响,相比传统课堂的授业,张菲菲上课更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他带领学生们一起,从钻井最简单的数学物理方程、实例计算代码出发,在编译器中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代码的计算过程,真正做到了帮助学生打开“钻井的智能化大门”。他的学生崔亚辉说:“当我带着问题去找老师时,他不会直接给我答案,而是提供许多可能的解决思路,给我带来了更多思考”。

采访的最后,他感慨:“最有成就感的是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陪着他们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大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更多张菲菲教授信息请点击/info/1021/4470.htm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